每年都有很多企业申报高企这个项目,因为一旦成功,获得得可不只是一个荣誉证书这么简单的荣誉。

  佰腾专利巴巴小编先带你了解高企认定到底有哪些好处?

  收益

  1、享受税收减免优惠政策

  凡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其企业所得税税率由原来的25%降为15%,相当于在原来基础上降低了40%,连续三年,三年期满之后可以申请复审,复审通过继续享受三年税收优惠。(如年纳税100万,申报通过当年,即可享受减免40万的优惠,三年就可减免120万税收,六年则减免240万)。

  2、国家科研经费支持和财政拨款

  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可凭批准文件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证书》办理享受国家、省、市有关优惠政策,更容易获得国家、省、市各级的科研经费支持和财政拨款;高新技术企业称号将会是众多政策性如资金扶持等的一个基本门槛。

  3、国家级的资质认证硬招牌

  高新技术企业不仅能减免企业所得税,无论对于何种企业都是一个难得的国家级的资质认证,对依靠科技立身的企业更是不可或缺的硬招牌,其品牌影响力仅次于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免检产品。

  4、提升企业品牌形象

  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将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科技研发管理水平,重视科技研发,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能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提供有力的资质,极大地提升企业品牌形象,无论是广告宣传还是产品招投标工程,都将有非常大的帮助。

  5、促进企业科技转型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是一项引导政策,目的是引导企业调整产业结构,走自主创新、持续创新的发展道路,激发企业自主创新的热情,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6、提高企业市场价值

  证明企业在本领域中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高端技术开发能力,有利于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是企业投标时的重要条件。

  7、提高企业资本价值

  高新技术企业是吸引地方政府、行业组织对企业实施优惠政策和资金扶持的重要条件,也更具有吸引风险投资机构和金融机构的实力,从而推动企业快速投入到产业化经营中去。

  当然,针对新的管理办法、工作指引和评审流程,建议明年申报高新的企业从以下几点着手准备。

  一、了解新政策是当务之急

  2016年,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对持续了8年的高新认定管理办法及工作指引进行了重新修订。

  对于操作过高新认定的企业都知道,高新认定本就是一项“系统化+复杂化+专业化“的工作。而今年的新政策的实施细则更是让很多企业感觉到了高企申报难度之大。提前了解清楚新政策是当务之急

  二、知识产权准备是重中之重

  知识产权与高新评审指标中的两项评分(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共计60分)密切相关,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对高企打分起着至关重要作用。

  1、今年新政策对知识产权的评分作出较大调整,不再只是数量多就能拿高分的局面了,现在保证量的同时还要体现质,这个质就表现在知识产权类型、与产品相关度、技术先进性等方面(发明专利的得分高于实用新型或软著)。所以发明专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科新建议企业将申请发明专利提上议程为以后高企申报打牢基础。

  2、讲到量,不得不讲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今年高新认定对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的要求进一步明确,即:一项科技成果(知识产权等)只能用在一项产品(服务)上,且知识产权必须授权。所以一些企业在成长性不好的情况下想通过认定,则必须要在知识产权数量上做足功夫。

  在这里有个小小提醒:满分档需要企业平均每年5项以上(成立3年以上的企业,至少需要15项以上专利及对应的产品才能达到满分档)。所以知识产权数量少的企业,尽快启动实用新型和软著的申请(实用新型从申请到授权一般为6-9个月,软著一般1-2个月)。

  三、做好研发加计扣除以免后顾之忧

  1、重点抽查,一票否决

  (1)从今年开始,高企材料上交后,税务部门加大了对没有做过加计扣除的企业重点稽查,在需企业提供专项审计研发费用与汇算清缴的研发费金额不一致的情况说明外,还要对企业的研发费用明细帐进行审核,甚至到企业进行实地帐务核实。

  (2)对专项审计从生产成本中列支研发费的企业,税务部门对高企评审具有一票否决权。

  (3)企业的年度报表,若管理费用下对研发费用有单独列支,建议要达到高企对研发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要求。

  2、追溯3年

  企业符合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条件而在2016年1月1日以后未及时享受该项税收优惠的,可以追溯享受并履行备案手续,追溯期限最长为3年。也就是说,2017年拟申报高新的企业,如果前三年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没做的,则在2016年年度汇算清缴前可以做三年追溯。

  四、了解高新认定不能通过的几种可能:

  1、成长性不好的企业,且授权的知识产权少于10个;

  2、研发费用日常做帐不规范,被税务抽查后提供不出有效的证明;

  3、总收入中,贸易产品的收入占比较大;

  4、专项审计时从成本中挖研发费;

  5、网上申报时,企业提供的证明附件材料不充分。